標題:

介紹D擁有''世界遺產''既國家or地區 (10分)

發問:

介紹D擁有''世界遺產''既國家or地區 (最好特別D)

最佳解答:

世界遺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又譯為世界襲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所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執行的計劃,以保存對全世界都有自然或文化價值的事物為目的。世界遺產可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國際古跡遺產理事會等非政府組織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參與世界遺產的斟選和管理工作。 歷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6/Pyramide_Kheops.JPG/200px-Pyramide_Kheops.JPG 第86號:孟菲斯及其金字塔墓地,包括吉薩金字塔區(埃及)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Liberty-statue-from-below.jpg/200px-Liberty-statue-from-below.jpg 第307號:自由女神像(美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d/Great-Zimbabwe-3.jpg/200px-Great-Zimbabwe-3.jpg 第364號:大辛巴威遺址(辛巴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4/Delphi_by_Ed16.jpg/200px-Delphi_by_Ed16.jpg 第393號:德爾菲(希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8/Authentic_Viking_recreation.jpg/200px-Authentic_Viking_recreation.jpg 第419號:維京殖民地安斯梅多遺址(加拿大)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GreatWall6.jpg/200px-GreatWall6.jpg 第438號: 萬里長城(中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8/Sanchi2.jpg/200px-Sanchi2.jpg 第524號:桑奇大塔(印度)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b/Sankt_Petersburg_Auferstehungskirche_2005_a.jpg/200px-Sankt_Petersburg_Auferstehungskirche_2005_a.jpg 第540號:聖彼得堡歷史中心與周邊(俄羅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Rice_Terraces_Banaue.jpg/200px-Rice_Terraces_Banaue.jpg 第772號:伊富高的巴拿威梯田(菲律賓)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2005-06-27_-_United_Kingdom_-_England_-_London_-_Greenwich.jpg/200px-2005-06-27_-_United_Kingdom_-_England_-_London_-_Greenwich.jpg 第795號:格林威治(英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4/SantaCruz-CuevaManos-P2210651b.jpg/200px-SantaCruz-CuevaManos-P2210651b.jpg 第936號:平圖拉斯河手洞(阿根廷)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e/e8/Curian_Spit_from_the_air.jpg/200px-Curian_Spit_from_the_air.jpg 第944號:波羅的海的庫爾斯沙嘴(立陶宛和俄羅斯)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亞斯文大壩,可能會淹沒尼羅河谷里的珍貴古跡,比如阿布辛貝神殿。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古跡被仔細地分解,然後運到高地,再一塊塊地重組裝起來。 這個保護行動共耗資八千萬美元,其中有四千萬美元是由50多個國家集資的。這次行動被認為非常成功,並且促進了其它類似的保護行動,比如挽救義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朱達羅城遺址、印度尼西亞的波羅浮屠寺等。 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起草了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協定。 1965年美國倡議將文化和自然聯合起來進行保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1968年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並於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提交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討論。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擁有世界遺產數前十的國家: 排名 國家 自然 文化 雙重 總計 1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3/Flag_of_Italy.svg/25px-Flag_of_Italy.svg.png 意大利 1 40 0 41 2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a/Flag_of_Spain.svg/25px-Flag_of_Spain.svg.png 西班牙 2 35 2 39 3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25px-Flag_of_the_People%27s_Republic_of_China.svg.png 中國 5 24 4 33 4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a/Flag_of_Germany.svg/25px-Flag_of_Germany.svg.png 德國 1 31 0 32 5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Flag_of_France.svg/25px-Flag_of_France.svg.png 法國 1 28 1 30 6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e/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25px-Flag_of_the_United_Kingdom.svg.png 英國 4 22 1 27 =7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1/Flag_of_India.svg/25px-Flag_of_India.svg.png 印度 5 21 0 26 =7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c/Flag_of_Mexico.svg/25px-Flag_of_Mexico.svg.png 墨西哥 3 23 0 26 9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7/Flag_of_Russia_%28bordered%29.svg/25px-Flag_of_Russia_%28bordered%29.svg.png 俄羅斯 8 15 0 23 10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5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美國 12 8 0 20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中國 ●中文名稱:頤和園 ●英文名稱:Summer Palace,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批准時間:1998年11月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北京頤和園始建於西元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文化遺產價值: 頤和園主要有萬壽山和昆明湖所組成,佔地面積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遊覽區。整個景區規模宏大,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 東宮門區: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挂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禦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東宮門在慈禧修頤和園時改為正門,由此開始進入當年禦苑的禁界。東宮門五開間,為三明兩暗式。正中門洞專供皇帝進出,王公大臣由兩邊門洞出入、太監、兵役等只能從南北兩側罩門通行。宮門外左右有南北兩排朝房作為大臣召見時休息之所,宮門內左右有南北房作為九卿衙門隨宮辦事之處。 意大利 世界遺產小字典: 提拉米蘇Tiramisu 起源於義大利的西也娜Siena,最初叫做(伯爵的湯zuppa del duca)。西元十九世紀時被稱為(英國的湯 zuppa Inglese),在義大利原文(Tira)是提、拉,(Mi)是我,(Su)是往上,合起來呢,就是(拉我起 來)的意思。 二次大戰以來,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成了英國人逃避世俗、尋找靈感、休憩度假的地方;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Blay一家也是常客,每年夏天他們一家都要在西也娜Siena郊外的度假別墅裏待上兩個星期。西元一九九七年,布萊爾在就任首相的夏天,悄悄地跑到西也娜觀賞當地的傳統(Palio賽馬)盛會。 西也娜是一個讓人可以完全忘卻壓力、中世紀風格的古城,這裏的居民為取得在這塊土地建城的權利,不惜與與翡冷翠競爭並得勝,才保住了這座在西元十二至十五世紀修建的城市,實現了他們尋求哥德式的夢想;競賽的這段期間,杜奇歐Duccio、 羅倫傑提 Lorenzetti兄弟和馬丁尼SMartini等人使得歐洲藝術在義大利以及更廣泛的地區得以發展。 與佛羅倫斯紛爭不休 西也娜與翡冷翠並稱托斯卡納的兩大古都,位於托斯卡納中心區,距翡冷翠以南七十公里,建在雞安提 Chianti山脈及支脈所形成三座小山丘的交匯處,全城只有(五平方公里),人口約六萬現為西也 娜省的首府。 在羅馬殖民統治時期前它被稱為(薩耶那.朱歷亞)(SaenaJulia),西元前二十九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在此建城。中世紀時期,在教皇和皇帝的權力鬥爭中,許多城市脫離羅馬帝國的封建領主而獨立,位居托斯卡尼核心的西也娜,長期與佛羅倫斯紛爭不休,它在西元一二六零年對佛羅倫斯的蒙塔沛提Montaperti和西元一二九六年的埃爾d 'Elsa山口戰役大獲全勝後,西也娜商人和銀行家在歐洲市場和教皇宮廷中享有特權,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當時以銀行業、毛織業和陶器製作著稱於世,藝術上也形成了與翡冷翠畫派分庭抗禮的西也娜畫派。 直至西元一三四八年西也娜受到黑死病的蹂躪,又在西元一五五四至五五年兩次遭佛羅倫斯圍城,四年 後西也娜轉由麥迪奇家族統治,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國的一部分。西元一八五一年它是第一個加入義大利王 國的托斯卡納城市。 西也娜的城內建築物密集並且具有高度的建築統一性。淡紅色調的磚塊和與周圍暗藍灰色的丘陵相互協調。除了羅馬風格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因素以外,義大利哥德式風格占重要地位。 十三世紀中產階級掌權之時,西也娜的經濟和建築得到極大的發展,田野Campo廣場的正面就是在此時協調起來的,廣場是城市的中心,位於三座小山的交匯點以及三條大道的交叉點,整個廣場呈緩慢的斜坡扇貝形面劃為九等份。廣場邊上的市政大廈PalazzoPubblico建於西元十三—十四世紀,是市政府的辦公地點。左角上聳立的曼賈Mangia塔樓高達一百零二公尺,被當地人謔稱為(敗家子)。登全它四百一十四級的臺階,整個城市風光和四方的橄欖、葡萄園盡收眼底。 以古城風貌自豪 位於城市最高點的西也娜主教堂DuomoofSiena建於西元一二二零年,是阿爾卑斯山以南經典的哥德式教堂,地板由五十六塊彩色大理石組成的聖經鑲嵌圖描述著新、舊約聖經和西也娜的歷史故事。教堂正面的三座羅馬式拱門是由比薩諾GPisano所建,教堂尖塔下圍繞著三十六座歷代主教和預言者的塑像。中央八角形由比薩諾設計的(佈道壇)鑲板描繪(基督的生平)。 至於英相布萊爾觀賞的(Palio賽馬)盛會,是此地繼承了中世紀聞名世界以及義大利最大最著名的傳統節慶。Palio於一一七四年開始舉辦,目前,每年舉行兩次賽馬活動,一次在七月二日,一次在八月十六日,活動期間,相關人員均著古裝,每次賽馬有十名選手參加,他們是從西也娜十七個街區( 過去共有五十九個),經初賽選拔出來。各街區的獨立性強,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旗子、區歌、教堂,甚至還有一座類似區府大廳的建築。人們給每個選手起一個吉利的綽號,選手們騎的賽馬也要到教堂進行洗 禮。 比賽那天,幾乎全城居民和各國遊客都聚集在田野廣場上,經檢閱儀式和耍旗表演過後,比賽正式開始 ,規則非常簡單,賽馬沿著廣場上事先圈好的環形跑道跑三圈,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獲勝可得(錦旗)一 面,上面繪有聖母像,這是獲勝街區榮譽的標誌,可保留一年至下次賽馬時歸還給大會。 西也娜不曾盲從現代都市發展,反而以古城風貌而自豪,早在西元一九五六年,就把所有汽車趕出去, 使整個老城變為步行區,四處分佈的廣場、博物館和教堂使整座城市設計得如同藝術品般與周邊的景觀融 為一體,晨昏交互輝映,當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單,連聯合國評審委員都說,來義 大利要是沒有去過西也娜,義大利之旅將會留下很大的遺憾呢!|||||中國 故宮的歷史 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於今北京市中心,在世界六大宮殿 小老師 中佔地面積第二、建築面積第一,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 故宮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宮中有院落90多座,房屋980座,9,000餘間 小統計 。城牆高10米,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東西南北各有城門。城牆四角有造型優美、結構複雜的角樓。 故宮是明代永樂皇帝於1406年始建,共調集全國十萬工匠、百萬民夫,以南京的宮殿為藍本,在北京元朝宮殿的舊址上修建。用了14年時間才基本建成,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當時稱紫禁城 小老師,1925年始稱故宮。在近500年間,共有24位皇帝(明代14位,清代10位)先後在此實施統治。 中國古建築布局的典範 故宮在古都城的中心,坐北向南,可分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並按照左右對稱的原則,建築物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這條中軸線與北京古城中軸線相重合。如登上故宮北邊的景山,遠眺故宮,便可一覽無遺。CF546184A985CA23
arrow
arrow

    thhzp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